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政府文件

关于印发《十渡镇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村、各单位:

2016年汛期已来临,为预防和减轻泥石流、崩(滑)塌、滑坡、采空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及市、区国土局相关会议的要求,结合我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实际,我镇制定了《十渡镇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村、各相关单位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十渡镇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

 

 

十渡镇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了预防和减轻泥石流、崩(滑)塌、滑坡、采空塌陷等突发性地灾害,却实保障我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根据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房山分局《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房山分局关于开展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我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原则

贯彻执行行政首长负责,以人为本、防治结合、防救结合、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保证重点。最大限度减轻突发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避免人员伤亡。

二、十渡镇地质灾害分布情况

十渡镇地处深山区,21个行政村主要分布在拒马河两岸和北部山区,存在的突发性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崩塌、滑坡等。泥石流在我镇分布较广,只要是受降雨量的影响,特别是局地强降雨对山体的冲刷而引发,这种情况在我镇存在较普通,21个行政村均有发生的可能。重点的地区有万景仙沟、东湖港、孤山寨、六渡北港、前头港沟、西石门南沟、六合沟等。滑坡主要是分布在北部山区,重点区域有东太平、西太平、六合、王老铺、栗园厂、卧龙、前头港、新村,新建成的六石路、红井路由于进行了山体开挖,也存在滑坡、崩塌的隐患。崩塌主要是一些村庄后的险石,主要分布在西关上村、西庄、西石门村、十大路沿线个别地段,六石路个别地段沿线也有塌方落石情况。不稳定斜坡主要分布在新村、西河、平峪村的片南等。

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是:主要是上述地区内的村庄、旅游景点和公路。主要内容:一是汛期的预防工作,二是灾害发生后的救治和协助调查工作。

突发地质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崩塌、滑坡的发生和降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每年汛期(6月至9月)是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突发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时期。

三、2016年度突发地质灾害防治措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要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岗位责任制,要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灾的重点性的认识,做到思想到位、指挥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到保证首都公共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坚持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为加强十渡镇地质灾害防治的领导,镇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由镇长许金涛担任,副组长由纪委书记隗合宇、人大副主席董立新、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各景点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党政办公室,主任由党政办公室主任刘明辉兼任,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村建科等相关人员为具体工作成员。各村、各单位、各旅游景点也要成立以村支部书记、单位主要负责人、景点经理为负责人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防汛领导机构统一协调工作。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编制全镇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工作方案,对各村、各单位、旅游景点的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督促检查,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地质灾害发生时救治及善后处理、协调工作,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各村、各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小组要在镇政府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1、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梳理,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置、规模及变形特征、危险区范围、诱发因素及潜在威胁对象。2、明确防灾责任人,明确各村党支部书记为负责人,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村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遇有连续降雨或强降雨时及时监测,尽快查看,出现险情时,及时向本单位领导小组汇报,做出综合判断,迅速疏散危害的人员,并向镇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汇报。3、成立抢险队伍,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组织相应的人员,以便组织好地质灾害发生时抢险救灾工作。4、做好应急避难撤离措施,指定预定避难地点、预定疏散路线、预定报警信号、报警人。5、在实施撤离时妥善做好老、弱、病、残、孕妇等人员的撤离工作,必要时应果断采取紧急撤离和搬迁避让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

(二)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

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地区要编制灾害点的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防治方案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重点、主要地质灾害危险点受威胁对象、范围、防灾组织领导,监测和预防负责人,防治措施等内容。

(三)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报告制度

按上级要求,各村、各单位、各景点要加强值班,专人负责,24小时值班,做到责任到人、值班到位,认真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灾情报告制度。在发生灾情时严格按程序及时向镇防治地质灾害领导小组汇报。(值班电话:61340520,61340521)

(四)完善防灾避险明白卡制度

各村对灾害易发区进行检查时及时核实明白卡涉及人员,对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村级避险明白卡进行检查,遇有人员变动要及时变更,避免漏报,居民家中的“明白卡”必须张贴上墙,张贴在明显位置。

(五)开展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检查和监察

汛期和主汛期前,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要对灾害易发区的防治措施进行检查,检查重点:一是防灾组织的建立情况,二是防灾卡的填制和完善情况,三是措施落实情况即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队干部、党员包户;转移地点、转移路线、抢险队伍、报警人员、报警信号、避险地点和老弱病残孕提前转移的组织工作。

各村、各单位、各旅游景点要加强和完善自检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重点检查,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六)全面防治,突出重点,加强旅游景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十渡是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园区,镇域面积是景区面积的主要部分,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加强旅游景区(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各景点要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认真排查和监测,在危险地段设立警示牌,发现险情要立即采取各种防范措施进行避险。同时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树立地质灾害意识,要认真负责,及时疏导游客到安全地点。连续降雨或预报有强降雨时,及时关闭景点,避免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公路管理部门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协同做好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证道路畅通,做好日常检查,对危险路段设立警示标志,加强监测,必要时临时关闭等措施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七)严格控制建设项目选址,杜绝危险建筑和危险生产活动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要注意在汛期前清除各类行洪障碍和山体危岩,严禁在河流行洪地域和陡崖沟口等洪水泥石流易发区及蹦岩地区进行新的住宅建设,杜绝人为因素引发新的地质灾害隐患。

总之,地质灾害防治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今年据气象部门预测,全市降水偏多的范围大于去年同期,局地出现强降雨的概率很大,次数会增大。近十年来北京地区持续干旱少雨造成土体松散开裂,再加上人类活动加剧,致使山体稳定性发生变化,一旦遭遇强降雨,发生泥石流、崩塌等突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正确对待,行动上狠抓落实。大家齐心努力完成光荣艰巨的任务,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〇一六年六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