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文化旅游» 民俗村

西石门民俗村

 

西石门村位于十二渡,十二渡名曰“龙门放舟”,一左一右两座高耸直立的峭壁,象两扇刚刚开启的"龙门",拒马河从"龙门"中滔滔流出,景色非常壮观。河中有一片十分开阔的水面,驾一叶扁舟或竹排在这片碧波之上,定会令你魂清气爽,心旷神怡。诗曰:

 

滔滔河水到龙门,两扇峰开为水奔;

月下无风山野静,小舟灯火过前村。

 

过了十渡,来到十二渡,平静的拒马河从此拐了个180度大弯,匆忙地流入一个宽阔的水潭里。不管原来有多么湍急、汹涌,只要一进这个潭就变得驯服而温顺了,这碧绿深邃的水潭,叫仙池。位于仙池的西北那山不高而有些光秃。山顶山腰危石嶙峋,群石中有块巨大突起山石,高有三丈余,上细下粗,足像七级浮屠宝塔。因它的点缀而使这座山颠显得十分肃穆、壮观,故此得名塔山。

微风吹来,波光粼粼,银光闪烁,风平浪静后,池水如镜,天上朵朵白云,群群飞鸟;西侧矗立的山蜂嶙峋的石塔;北侧隐隐的远山;东侧的青山绿林以及山下悠然而行的路人,全部倒映在水面,形成一幅绝妙的山水风景画。进入塔山仙池仿佛进入了仙境。

绕过塔山仙池,沿柏油路往西北拐就是两崖对峙中间深陷的石门了。沿石门左侧有一个小山村,这就是西石门村,也叫前(钱)石门村。

小村处在一个群山怀抱的小盆地里,气候湿润温和,从村北到村西有座半圆的山围着村,叫凤凰山。山上曾有81间庙宇,还有娘娘庙山神庙等。在奇峰怪石深处有绿林黄墙红塔把这座小山装点的十分美而壮观。

在这块风水宝地中,过去有几十户穷人居住在山下,经营着书十棵果树和几十亩沙滩地,过着食不饱肚衣不遮体的生活。而大批的果树和盆心中数百亩良田,被山上的僧人和道士圈起来。每逢旱涝灾害穷人们混不下去了,便求庙门救济。如果不发慈悲,寺庙的管家便把他们哄走。穷人们只得背井离乡,四处去讨饭吃。

相传有一年。拒马河水一进石门突然向左转流入村内,把穷人的庄稼扫的精光。老百姓颗粒无收,正要出去要饭。突然有一天夜里天起提前亮了,黑洞洞的村寨一下亮堂起来。特别是水不见日头的南山沟一块石壁也突然闪闪发光。开始呆在家里得人还以为是错觉。等天一亮凑到村口才知道:午夜,从天上飞下一只金凤凰。落在北山头上,头朝南尾想北,两只探照灯似的眼睛注视着全村,全盯在南山那片石壁上。

天真的大亮了,那只金凤凰不知去向。然而,却给村人带来富裕和幸福。大南沟的石壁上却裂开一道石门,从石门里哗哗往出流银钱。村内穷人们一传二二传三地都去捡银钱。等穷人们拣够了,寺里的僧人们才知到。等他们匆匆忙忙赶到那石门前拣银钱时,银钱不流了。一连等了几天几夜,也没流出一个银钱来。他们发财心切便把石门给刨了。

因此,该村得名钱石门,又因在拒马河的石门前面,被后人们误为前石门。

近年来,西石门村根据本村实际情况,结合新农村建设,一直注重自身生态环境建设,积极组织农民发展经济,增收致富,部分村民已搬入安置房中。

坚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旅游富民战略”,重点发展特色种植业为主的生态农业,村内有一观光采摘园,内种有葡萄、苹果、樱桃等果品,另外村内还有柿子、麻核桃等可供采摘。不断加强标准化和实施产业化的经营管理,特别是在景区建设一村一品工程,使农游交叉上升到生态旅游。最终是要改善区域环境,进一步完善旅游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最终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