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党务工作

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

中共十渡镇委员会

十渡镇人民政府

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

 

为做好辖区内拒马河流域的管理工作,有力促进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河道岸线管理等工作,根据《房山区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对北京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区委第八次会议、镇第八次党代会、镇政府第八届人代会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共治、属地负责、行业监管、专业管护的河道管理保护机制,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推进“一区一城”新房山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好山、好水、好生活”的十渡梦保驾护航。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处理好河道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强化规划约束引导,促进河道休养生息,维护河道生态功能。

坚持党政领导、部门联动。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镇村两级河长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立足河道、沟道实际,强化系统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实行一河一策,落实三查(严查污水直排入河、垃圾乱堆乱倒、涉河违法建设)、三清(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三治(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三管(严格水资源管理、河湖岸线管理、执法监督管理)责任,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的突出问题。

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依法治水管水,进一步健全河道管理保护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拓展公众参与渠道,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三)目标任务

在十渡镇拒马河流域逐步实现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的工作目标,逐步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工作机制,达到拒马河流域水体功能永续利用。

到2017年底,镇、村两级河长体系全面建立,河长制配套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到2018年底前,拒马河主河道及其支沟逐步达到“无垃圾渣土、无污水直排、无涉河违法建设”的工作目标,拒马河主河道达到“透山、透水、透绿”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前,全镇水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拒马河流域实现水清、岸绿、安全、怡人。

(四)组织形式

设立镇、村两级河长。十渡镇拒马河流域镇级河长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担任;拒马河及其支沟镇级副河长,由十渡镇党委、十渡镇人大、十渡镇政府、景区管委相关领导担任;拒马河主河道及其支沟流经村的村级河长由相应村党支部书记担任。

设置十渡镇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成员由镇党政办公室、农服中心、水务中心、综治办、安全科、市政科、村建科、卫计科、执法队、城管分队、食药所、派出所、水务站、纪检监察科等负责人组成,办公室主任由十渡镇主管水务工作的副职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镇水务中心主任担任,十渡镇河长制办公室承担河长制的日常工作。

(五)工作职责

十渡镇镇级河长,在汇报区级河长后,协调有关单位依法依规加强对拒马河流域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制定十渡镇河长制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做好属地内的河道、沟道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督导村级河长及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并对区级总河长负责。

村级河长具体负责本辖区内河道生态环境的管理工作,严格做到责任到人,综合利用各项机制及措施,更多的采取预防性措施,整体提升辖区水生态环境质量,并对镇级河长负责。

河长制办公室承担河长制组织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落实镇级河长、镇级副河长确定的事项。各科室、双管单位、景区、水面经营等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各项工作。

二、主要任务

依据《房山区进一步全面推进河长制工作方案》的要求,镇级河长、镇级副河长、村级河长要认真落实“三查、三清、三治、三管”责任,“三查”即查污水直排入河、查垃圾乱堆乱倒、查涉河违法建设,“三清”即清河岸、清河面、清河底,“三治”即水污染治理、水环境治理、水生态治理,“三管”即严格水资源管理、河道岸线管理、执法监督管理。为此需要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强化统筹协调,扎实推进河道生态环境管理各项工作。

(一)十渡镇拒马河流域镇级河长主要工作任务

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单位依法依规加强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做好拒马河及其支沟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督导村级河长及有关部门履行职责,并对区级总河长负责。

(二)十渡镇拒马河流域镇级副河长主要工作任务

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对河道及周边开展综合治理,统筹抓好分管段河道生态环境管理相关工作,对村级河长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十渡镇镇级河长负责。

(三)十渡镇拒马河流域河长制办公室主要工作任务

具体负责制定十渡镇的河长制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并组织开展监督、考核等工作,落实十渡镇河长、副河长的工作布置,负责推进拒马河及其支沟生态环境管理具体事宜。

1、分村域建立污水排放台帐,台帐包括排污口、污水处理站、渗水井、排水管线等内容,做到摸清底数查清源头,制定整改方案,上报镇级河长后逐步予以解决;

2、分村域建立违法建设工作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制定整改方案,上报镇级河长后逐步予以解决;

3、在日常巡查或接到举报后,对河道内乱倒垃圾渣土问题,及时汇报分管副河长,并通知相应村级河长,配合分管副河长及时清运,同时制定长效管理机制;

4、认真做好相关督查管理工作,牵头组织相关单位,依法依规处理违法排污行为、违法进行垃圾渣土乱堆乱倒行为、违法建设行为,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责任,同时建立公众举报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5、加强河岸用途管控,镇级河长办公室在得到河长授权后,配合主管副河长和各村级河长逐步清理河道保护范围以内的低小业态,有序退出农业种植以及养殖,确保无污水直排入河、无垃圾渣土乱堆乱倒、无涉河违法建设、无盗采砂石行为;

6、加强拒马河支沟管理,拒马河主河道以外的支沟,如马安沟、太平沟、孤山寨沟、平峪沟、万景仙沟、六合沟、五合沟、前头港沟、千河口沟等,按照“三查、三清、三治、三管”的要求开展工作。

(四)十渡镇拒马河流域村级河长主要工作任务

1、严格做到责任到人,建立巡查机制,充分发挥本村护林员、管水员、卫生员、农技员等的作用,负责管辖河道范围内“三查”工作,即查垃圾渣土乱堆乱倒、查污水直排入河、查涉河违法建设和盗采砂石,发现违法现象要及时有效处理,暂时处理不了的,要有应急管控方案,并及时上报镇河长制办公室;

2、做好污水排放、垃圾渣土乱堆乱倒、违法建设、盗采砂石等追踪溯源,建立工作台帐,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3、在镇河长制办公室指导下,组织村域内有关单位对河道、沟道周边开展经常性综合治理工作;

4、负责督促有水面经营的单位定期清河底、清河面工作;

5、负责管辖河道范围内“三清”工作中的清河岸工作,发现河岸有垃圾乱堆乱放行为后及时清理,暂时清理不了的,报告镇河长制办公室,同时对河道岸线进行24小时监管,并研究制定最严格的、长效的管理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十渡镇党委和十渡镇政府把落实河长制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中心工作来抓,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求机关各科室、各村党支部、各双管单位、各经营企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积极行动起来,把河长制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二)工作机制

 河长制工作方案落实以后,要建立以下工作机制,保障河长制顺利实施,保障拒马河流域生态环境安全。

1、建立河长定期巡查机制

镇级河长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巡查,镇级副河长每半月至少开展一次巡查,村级河长每周至少开展一次巡查,在主汛期要增加巡查次数,巡查主要内容为辖区内水生态环境状况及突出问题。

2、建立工作例会机制

每次巡查后,村级河长根据巡查情况,能解决的工作立即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立即上报分管镇级副河长;镇级副河长要将巡查情况形成详细文字材料,报告给镇级河长;镇级河长再根据镇级副河长报告的情况召开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和部署,并将协调部署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区级总河长办公室和区级河长.

3、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镇级河长要加强对镇级副河长、村级河长及有关单位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河长制办公室要制定河长制考核办法,对落实河长制的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村级河长年终绩效考核范围,对落实村级河长制较好的村给予一定的奖励,对落实不力的村要在会上点名批评,对批评后仍整改不利的,镇党委和镇纪委要根据《十渡镇河长制考核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其进行诫勉谈话、问责等处理。

4、资金保障

镇财政强化资金保障,除争取市、区确定的保障资金外,镇财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安排应当落实的资金,保障河长制工作有效运行。

5、建立公共监督机制

镇河长制办公室按时向社会公布镇级河长、镇级副河长、村级河长名单,在河岸和适当的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建立公众监督举报热线,对有效提供破坏河道生态环境情况的群众进行必要的奖励,鼓励全社会参与十渡镇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营造全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

 

 

 

 

                                  中共十渡镇委员会

      十渡镇人民政府

                                                                          201788

点击进入首页